想不多說一點反貪會都不行,因為這個機構太有意思了,也太有創意了,近期更進行了一連串的動作吸引全民眼球。
在大事招聘華裔反貪官員之後,他們又開拍中文連續集廣播小貪案的小故事,再史無前例的發佈中文致哀文告予趙明福家人,然後是網上公佈涉貪者的照片、個人資料和貪案說明。
最新的大動作,是高調的宣佈幾宗大人物的涉貪案“無案”。
雪大臣買牛無罪,馬華前總會長翁詩傑收千萬無證,衛生部長廖中萊與被指送車予其夫人的公司無關。
所以,這三條“大魚”不是脫網,而是清白。
反過來說,以往對他們的調查變成是干擾和破壞了,怪不得翁詩傑說,他將繼續起訴發表“千萬令吉獻金”言論的Kuala Dimensi 私人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員張慶信,以証明此事件是一項通過“人格暗殺”惡意摧毀其政治事業的鬧劇。
也就是說,在反貪會這麼多的動作裡面,仍然沒有他們之前所說的“或有大魚上網”, 該不會又是“在調查中,不宜奉告”吧?
該會的評估操作小組週三召開記者會時說,人民的想法是認為反貪會要捉到部長才算數,而這種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他們也坦承,要改變人民對反貪會的印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就對了,原來他們還是醒的,會去想人民在想什麼。但是,單單只是清醒還不夠,必須醒著去捉大魚,而且是持續的捉,真正保護到國家和人民的口袋,那個時候才能夠奢求人民有較好的印象。這當然不容易,但卻是目前最正確的做法。
畢竟,在一宗又一宗的國庫漏財事件一一被揭發的當兒,在國家基建公司或其他臂膀公司連串虧損和進行一單又一單拿米去換番薯的交易導致大虧後,你不能說裡面沒有涉及貪污、舞弊或賄賂,或沒有大魚涉及。
舉凡涉及大筆款項的交易,洽洽是只有大魚才能夠作決定,比如部長或部門總監之類才動得到摸得著,如果不查這些有權力做決定的人,那要查誰?
但是,為何結果總是漏財屬實,貪污屬虛,轉化成一句“管理不當”之後,就不能成案?
如果調查結果總是找不到證據,但國庫的鈔票仍然蒸發了,大魚清白,那就更應該把查案過程公佈,只要說法有說服力,應該就可以改變人民不正確的印象,也可以讓大魚得回清譽,如此好事,何以不為?
這也說明反貪會自以為知道人民想什麼,但不一定正確。
其實人民不是一定要他們捉到部長,而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大案一一擺在眼前,而巨款的來往一定涉及大人物,偏偏調查結果就是沒有大人物被捉,理由總是簡單一句沒證據。如果不是大人物涉及,那會是誰?通常,到這裡就沒有下文了,也可能回歸“暗中調查”,直到大家漸漸忘記。
如果當局期待這樣的查案結果獲得人民認同,然後聲東擊西找理由,比如改而嚴打行賄者;或推卸責任,宣稱沒提控權;或說沒有証人與証人改口等等……,這種手法,只會一再提醒人民,你們對反貪會的印象是正確的。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0年7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