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怎樣才算搞經濟

我不懂經濟,但現在我必須關注經濟,因為它關係到我現在全家人吃飯的問題,以及以後養老的問題。只有經濟好,市場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於是,我儘量從國家提供的,超極有限的振興經濟措施資訊中,去尋找政府救市的珠絲馬跡。可是我不夠聰明,只看到我們的救國錢十億又十億的撥出去,但是提升的效益數據,就算是表面的好消息,卻找不到幾個。

回到生活圈子,我依然聽到大家都在說:“更糟糕的日子還沒到來”,怎麼辦?彷彿他們都跟我一樣,不知道救市方案救到哪一個方向。

說真的,凡國內人類都在擔心的問題,在政府通過提出具體的數百億令吉救經濟方案後,為何到現在還未出現顯著的動靜?難道振興配套是超級救市靈葯,要等到真正糟糕的日子來臨時,才發揮奇效?

根據我找到的資料顯示,“甚麼是市場經濟”的最簡單說法,是有人生產,有人賣,有人買;再找“如何搞市場”,最簡單的答案是生產吸引人買的東西,市場就會動起來了,越多人買,市場就越活躍。

於是我瞭解,只要有買氣,市場就會動,市場一動,經濟就會有美景。所以,搞市場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回頭看看我們的市場,買氣在哪裡?儲蓄的風氣倒是有搞起來,人人都去買信託和宏願基金,但這種買氣有助推動市場嗎?錢都拿去睡覺了。

我看國外拼經濟的方法,也多是在刺激消費和擴大內需方面動腦筋,像台灣發消費卷,一人3600元新台幣,市場馬上便出現各式各樣的廣告,有些商品3600元可當5000元用,買個1萬元的手機,就有5000元的熱錢進入市場了。1000萬人都用消費卷的話,市場就活了。然後他們也大搞公共設施的新項目建設。

中國力面是著重建設,即新增投資計劃來增加就業機會,也同時協調和區域的發展不平衝,再搞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機車下鄉等,凡買這些機車,國家都津貼或提供免息或低息貸款,據說,此舉制造的買氣破了多家機車廠的銷售記錄。

一陣子過後,不管國際市場如何,中國的糧食生產肯定大增,因為農民用了新機車耕種和收獲,新投資的公共設施如鐵路、道路、醫院和學校等都會改善和增加……。

比起來,到底哪一種救市方案比較適合我們,我還是不大懂,都說我不懂經濟了。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09年4月2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