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福案驗屍庭如此宣判,人民都不知要如何評估它曾經存在的價值。
此案輾轉540天,死者解剖2次,有12名包括英國和泰國的法醫和各行專業人士出手,請出了37名證人,在經過56個折騰的審訊日,交出173件證據後,驗屍官卻說趙明福不是死於自殺,也無法證明死於他殺。
OMG,答案竟是坊間一早胡亂猜測的,成為懸案。
也就是說,多達173件證據,竟然無法證明什麼;56個審訊日,也審不到明確判決;37名證人熱心出庭,其實供不出什麼內情;馬英泰12名法醫和專業人士,原來幫不到什麼忙;明福屍白挨了兩刀;540天的心力交瘁,趙家白等了。
驗屍庭動用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答案卻是沒有答案,要趙家如何接受?反貪會又如何脫嫌?政府該如何驗收結果?人民如何滿意這種答案?
那麼,它有沒有可能就這樣不了了之,讓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忘?
別的案件或許如此,但明福案,別想了。
我說過的,一縷明福魂,始終無法化成一縷輕煙,不會就這麼放空,隨風而逝;亡靈已沉重,承載著一場跨民情,跨階層的官民角力,甚至幻化為民聯問鼎中原其中一股動力。
最大的原因,是它已被政治化。明福案本就始於政治,趙明福本就死於政治。
當初反貪會若非為火箭的政敵所利用,拉大隊去檢舉小小的疑涉舞弊投訴,就不會搞出這個大頭佛。當然,火箭絕對不會熄火。
我可以想像,當初促成驗屍庭開審的首相納吉,應該會對驗屍庭的效率感到非常失望。
首相知道,明福案是國陣政府的七吋,要了斷,就得找出真兇;首相很清楚,建國並非只建硬體,還要建人心;首相更知道,在下屆大選之前,必須有所交代。
弄個皇委會來佔據一些舆論空間吧,除了可以緩和民間情緒,也可以防禦部份民聯連珠炮的攻擊,也或許會查出新的證據,還原趙明福或反貪會的清白。
所以,1月5日的宣判不是結束,而是“新怨憤”的開始。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1年1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