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誰才是統制品國家叛徒

大馬三大統制品白糖、麵粉和食油的問題很另類,政府年年在補貼,一面補貼又一面喊吃力;另一邊廂,私梟卻不停的,好像還很順利的將這些本區域最便宜的統制品,一船又一船的運出去週邊國家牟利。

結果,當外國收購量增加的時候,國內就會出現缺貨的現象,有時是以訛傳訛的短缺假象,有時確是“大量流出”形成的現象,但馬上會在敏感的民間造成搶購亂象。

那時候,官方便得插口,講些安撫人心的話,比如加強執法,取締私囤,然後私梟可能會放緩速度,於是統制品市場暫時恢復貨源,而官方和民間就以為問題解決了。

再過一段時間,同樣的事情循環發生,先喊缺、再搶購、後安撫、趨緩和到最後又平靜,這就是大馬的統制品生態。

可以說,只要我國依然保持統制品補貼制度,以上的循環亂象就不會停止。政府的補貼,很多都補得不到位,讓奸商和週邊國家享受了。

所以說,如果堅指缺貨的問題都是批發商或雜貨小商為牟利而屯貨造成,一點都不公平,再說,小商屯貨能賺多少錢?一公斤糖賺5分,100公斤才賺5令吉,而100公斤糖可能已是整村人整個月的用量了,因為沒有人會把白糖、麵粉和食油當飯吃,那會吃出病來,以致短命。

再說,若要小商人用數千令吉的屯貨來賺數十令吉,這種傻瓜才做的生意,會有人做嗎?

售賣糖、麵粉和食油,其實都是雜貨商和零售商兼賣的必須品,不會是賺大錢的商品,它的定位是“服務”多於“盈利”,就像咖啡店賣香煙一樣,兼賣而已。

真正賺大錢的,是糖廠、麵粉廠、食油廠和香煙廠,再下來是私梟以及收購大馬補貼品的週邊入口商,絕不會是雜貨店和零售商,請問有誰聽過靠零售以上統制品發財的小商人?

所以,政府要對付的人,是私運補貼統制品去外國賺大錢的私梟,因為他們將國家的補貼轉化成自己的利益,同時也犧牲了國民的福利;政府要檢討的環節,是管制統制品的機制,要算清楚生產了多少量,又流到哪裡去,而且是從廠方或大批發商那兒算起;政府要加強的,是執法組的效率,到底邊防有沒有守緊,有沒有害群之馬打開了縫隙。

以上那些人,才是四加亭國會議員所說的國家叛徒,才是真正的國家公敵。

白糖、麵粉和食油,可說是小小雜貨店千百種產品中三種最不賺錢的配貨,非賣不可的原因,是人人要用,如此而已。

如果店家還得申請執照來賣及花更多時間或再請專人時時記錄這些不賺錢貨品的數量來往,以免被執法組取締或找砸,對店家來說當然是害多過愛。

害我的條文我不依,只因為我不糊塗,不代表我是國家叛徒。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0年6月10日)

2 則留言:

人生不过如此-沈兴.sim Heng.(1963)。 提到...

笨蛋的贸消部长。。。。。人头猪脑。。。。。

· 康華 · 提到...

很好的分析,希望部长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