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納吉富貴險中求

同一天,一邊是薄薄的一本《大馬經濟轉型計劃路線圖》,另一邊則是一大疊厚厚的二十幾本《2009年總稽查司報告》,兵分兩路面世,一個是來報喜,另一個卻是報憂;一個是希望工程,一個是失望工程。

兩者都是派財,經濟轉型計劃講的是未來錢途,總稽查司報告卻是細數過去濫用的冤枉公帑;前者給的是光明前程,後者則是稽查揮霍無度,天使與魔鬼同一天人間報到,人民的情緒快要被他們玩殘。

在公佈政府過去的大計劃與行政不理想,甚至可能涉及舞弊的同時,再向人民公佈另外更多更大的計劃,這在過去是未曾發生過的政府“行政衝突”。

首相此舉,簡直是不按牌理出牌,到底在“搞邊科”,他到底想要在坊間引起什麼樣的反應和成果?真要“富貴險中求”?

所謂的“險”,當然是相關部門主腦的無心管理和有心求利,往往會造成政府計劃的大超支和無端端耽誤。過去此類案例不勝枚舉,年年有報告,也早已積成民怨,如今舊計劃還沒罵完,一大堆新計劃接踵而至,何以首相要硬碰這種考驗?

表面上看來,經濟轉型計劃和政府部門的發展開支是兩回事,一個是引進外資或與國內私企配合推行大計劃,他們給錢政府給方便,用意是要做大和做好馬來西亞;另一個是國庫撥款提升官方機構,用意是管好馬來西亞照顧好馬來西亞人民。但是,經濟轉型計劃要順利推行,很大部份還是要依賴有效率的官方機構配合和協助。

想想看,當外資和私人企業興沖沖的與大馬政府簽署數以千億令吉的合約後,晚上讀到我們的總稽查司報告,會有什麼反應?本地企業家或許不必擔憂,他們自有熟悉的應對方法,但外資就不同了,他們看到的,並非全是大馬政府部門的官員可能涉及採購貪瀆,而是更重要的行政弊端。

對生意人來說,任何交易過程中涉及利益上的輸送如佣金安排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因為監督和行政的問題導致工程或交易無法完成與貨不對版,就無法接受了,這將會造成投資者巨大的利益和名譽損失。

幾年下來,政府部門漏財的數額是驚人的天文數字,如今公務員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加,總稽查司報告一年比一年加厚,即表示國家與人民的負擔越來越重,此次首相大力推行的轉型計劃,涉及款額達1.3兆零吉,這是何等龐大的數目,如果政府也有份投資的佔區區20%,也要2600億令吉,如果涉及官員主導的部份依然揮霍和怠慢,必定會讓投資者失望國庫失財人民對政府再失信心。

厚厚的總稽查司報告,現在裝的是弊病而非希望,根本撐不起經濟轉型計劃,期待首相加速打通疏懶官員的任督二脈,先讓他們想通,大馬的經濟轉型計劃路線圖才走得通。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0年10月27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