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我們這種人

期待中的“15馬來西亞”播了兩部,看了三、四次,沒有失望,若有所得。很讚賞這麼精簡的小電影,不黃不暴力,卻可激發思維,思考國情,幻想一個馬來西亞,真是好東西。

如果是官方拍攝的,大概基於呎度限制,來來去去必是幾個僵化的愛國動作和詞句吧,幸虧是私企贊助和自由導演作主,多元種族社會的內容、題材和表達方式才有很大的創新和自由度。

這樣子渲染種族情緒就有意思了,這種教育態度才好消化。種族課題本來就可以批叛得這麼得體,衝突情緒可以拍得像《Chocolate》裡的馬來女孩那麼美麗,誤解的詮釋可以像《Potong Saga》那麼有趣。

感谢兩位anak malaysia導演何宇恒和已故雅斯敏,只需用幾分鐘的鏡頭就讓我們看到自己,也讓全世界看到一個“推有多元種族融洽生活在一起”的馬來西亞真面目。我更期待接下來的另外13部了。

對於第一部《Potong Saga》,我有小小意見。它雖是要表達華人對回教的一知半解或者是誤解,但我覺得呈獻手法的部份,不必誤解得那麼深。一個在馬來西亞長大的留台大學生如黃明志,哪有可能無知到以為去回教銀行開個戶頭必須potong包皮的呢?

當然,笑料由此產生,思考由此開始,種族和宗教瞭解也由此邁開一小步,這是影片成功之處,所以我還是笑得很爽就是了。很喜歡那位非常印度腔的醫生說的那句“ai ya,I forgot to tell you, don't wear tight tight jeans come lah”。

《Chocolate》是兩分鐘多的極短篇,有太多的想像空間,所以一下子不容易消化。

雅斯敏以數秒鐘交代華裔男孩與巫裔女孩四目交投後的兩句對白便互相產生好感,如此大跳躍的進度,必須靠追讀文字版的故事內容才能完全吸收,雅斯敏大姐太高估我們了,得燒支香向她投訴。

同樣的,男孩母親從背後傳來的那句魔音“你跟那個馬來婆談那麼久幹甚麼”,就把男孩從種族融合的“泥沼”中叫醒,結果拋下狠話“不夠錢就別買”。這一段也得在瞭解“四目交投”產生的無種族藩籬真情後,才能明白。

整部《Chocolate》,最刺耳的便是老媽子用的那兩句“他們那種人”和“我們這種人”了,因為它很真,我們的週圍還有人在用,馬來報用得更勤,天天都在撕裂一個馬來西亞。

期待這“15馬來西亞”,有助整合一個破碎的馬來西亞。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09年8月21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