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豬肉獲准進口誰得益

地球上有吃豬肉的人口不少,但好像只有馬來西亞華人吃豬越來越麻煩,有時是豬疾因素,有時是豬農濫用長肉劑,有時竟然是政治因素,而政治因素所引起的種種變化,絕非他國吃豬人可以想像。

比如說,養豬場的監控便充滿變數,不同的官員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豬農和待養的豬隻只能隨時適應他們,才能找到生存之道,也有人因此走了旁門左道。

“不就是一種肉類嗎?就只是選擇吃與不吃而已啊!”我把馬來西亞的“豬事”跟中國一位地方官分享,他聽了馬上拉高音調回答。

是的,就只是一種吃與不吃的豬肉,但是馬來西亞的豬都要在風雨之中被飼養到走向被屠宰;馬來西亞的吃豬人都要在豬價的浮沉中,無奈的看著從豬農到豬肉業者數個組織在“分豬肉”,即是互相調高價格之後,再互相指責對方操控價格。

到最後,依然是消費者吃到貴肉,多年來都是如此。所以說,豬肉業者組織的存在到底幫了消費人多少,我怎麼想都想不出個所以然,想必個中內情非圈外人所能理解。

所以,政府首次在農曆新年期間統制豬肉價格,怎麼說都是難得的好事,至少在華人用豬量最高的農曆新年季節,豬肉炒家怎麼炒高豬價,也有個限度。

此外,農業部也暫時允許外國豬肉進口,以助國內需求量大增的季節,穩定豬肉價格。

此二措施,就豬價的部份,肯定利在消費者,前有價控,後有開放,豬肉價格在頂價限制之下自由浮動和競爭,試問操控價格的業者還能變出什麼把戲?是了,誰將受到最大的影響呢?

據知,大馬“豬肉業戰場”的情況,暫時是馬來西亞豬肉商總會、大馬豬肉消費者協會籌委會、雪隆屠業行以及雪隆肉類商公會這4個陣營聯成一線,其他便是獨立的豬農和禽總(生豬組)。

兩大措施齊下,局面當然是對豬農和捉豬商造成最大的衝擊,因為面對每100公斤生豬農場價大約400多令吉的越南豬、農場價500多令吉的中國和泰國豬,價格漲到760至800令吉之間的本地豬如何打得過?如果他們確有炒高價格,這個農曆新年的市場有得他們頭痛了。

對豬肉商和肉類商來說,向來是便宜來便宜賣,貴來就貴賣,這是他們僅能扮演的專業角色,天底下沒有做虧本生意的商人。所以政府允許他們進口豬肉之後,他們應該是最happy,因為可以去操控進口價格,不必再氣生豬組或是豬農在吊高賣了。

不過老人家說過“便宜沒好貨”。中泰越三國的豬肉這麼便宜,會不會人家用的長肉劑更利害?豬肉進口商會去查清楚嗎?誰會為消費人找到又便宜又安全衛生的供應商,誰就積多點陰德。

消費人看來像是受益人,但也有可能是受害人。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0年1月20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