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最低薪制的番薯政策

對員工來說,薪水當然是約高越好,放眼天下皆准。

對廠家來說,員工薪水當然是越低越好,但這不表示廠家就賺了,它首先要達到的目標是用低薪員工生產出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再通過專業的市場人員將它銷售到全世界,平安收到賬之後再扣除所有成本,若仍有餘額才是賺,反之,就是廠家和員工面對生存困境。

暫且勿論刻薄老板賺大錢後有沒有善待員工的錯綜複雜課題,員工薪水偏低雖然未必決定一間工廠必大賺,只屬於加強競爭力的重要助力,但是一旦大幅度調高員工薪水,在這個地球村時代對製造業肯定有巨大的殺傷力。

除非工廠是生產高利潤的獨家或壟斷式產品,或者像稀土廠這種另類產業,要不然員工薪水向前邁進的一小步,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卻得邁進一大步才能應付。

大馬人口稀少,賺取外匯的管道除了依靠日漸萎縮的石油和原產品如棕油和樹膠,就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和代工業,因而才會形成大量輸入外勞的畸形演變,不像中國、印度和印尼,他們就是人多好辦事。

今日廠家仍能聘請外勞維持生產線的運作,利用外國勞力為國家引進外匯,就是因為外勞的低薪資成本提供廠家存活空間,生意才有可能做下去,況且,薪水還是勞資雙方共同協議的合約,凡是合約,若非離譜或不人道,政府實在是沒有伸手進來搞搞震的理由。

政府一意孤行一律調高外勞薪水至最低900令吉的措施,如果以目前的生活指數來看,這數目確實不高,但面對世界競爭力而單價下調及訂單減少的大馬廠家,生意都難做到要死了,若還要調高30%薪水給外勞,豈非是判了死刑?

大馬不是每間工廠都生產高利潤的稀土,不是每間廠都付得起高薪水,國內工廠能維持至今,許許多多都是因為外國勞力維持在約600令吉的水平,再配合產品的創新和昇質,再加上市場部的努力,才能將海外訂單保持下來,如今最低薪制一刀切下來,早已泛紅的大馬製造業必定噴血,提早顯現紅海。

再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馬廠家一片好景,大馬人民收入大幅提升,國家外匯大創新高,政府實在沒理由大獎外勞,協助他們帶走馬幣,挖掘國力,並任由國內商家自生自滅。

若無良策協助商家提升競爭力,任何損己利外的國策,都是番薯政策。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3年2月25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