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馬華應不應退出國陣?

被大部份華裔選民放棄的馬華,未來要怎麼走下去?如果你仍然關心華裔權益,仍有必要注意這個馬來西亞最大的華人政黨,畢竟他們仍是國陣盟黨,還是超過半個世紀的華人政治老店。

比如他們沒做官了,還有沒有用盟友的身份和代表華裔的名堂在官場為華裔服務,有的話你打算怎樣,又能怎樣?比如他們仍然為華教向政府發聲,你領不領情?政府發身份証予申請了幾十年的老人家,並由馬華領袖移交的話,你領不領?……。

此外各種一馬援助金和津貼的發放和申請註冊等等,你還是得面對你已經放棄的馬華,因為他們有負責這方面的服務,當然你可以說馬華做馬華的,這本來是他們義務,你做你的選擇,要不要這些好處你自己決定,這裡倒是有民主自由。

有一些人在笑話,說馬華只有一條路走,就是買一張去荷蘭的單程票,帶隊的是蔡細歷;有一些人在拍掌,提出自作自受的“走狗論”;有一些人突然覺得失落,因為罵倒了馬華,以後還能罵他們什麼?

“事後孔明”式的分析家也有一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馬後炮”,說如果馬華在大選前先退出國陣,退出理由可以有很多種,待重新獲得華裔選民超過15國會議席的委託後再重回國陣懷抱,或許不會輸得這麼慘,接著說馬華打死都不敢退出國陣,怕以後再也回不去,官位都失去了。

分析家的最後結論是:結果是兩頭不到岸,輸到很慘,官位失完!

這種以投票結果來分析前因後果的說法,准不准確,對或不對,都讓分析家講完了,至於馬華未來要如何卻不關他的事,他必須等有結果才能說。

不過說到退出論,可能可以想一想,畢竟大馬政治講的仍是官位、個人利益和種族利益,在馬華擁有官位的那幾十年,有沒有把族群的各層面地位維持在應有的層次?

如果清算馬華過去的功過賬簿,再對比今日華裔各種權益的如今和未來,爺爺奶奶和大伯大叔們都可以罵上三天三夜,這幾乎是在說明馬華在政府的力量,除了官位獲得保留在一個頗具爭議性的數目之外,其他方面根本沒有加強,甚至是越來越沒有協商的能力。

那麼,這是否說明這些官位只對馬華頭頭有他不為人知的好處,對華裔權益卻不見進步?如此對一個成立之初志在服務族群的組織以及黨內有志為群貢獻的馬華人來說,豈非“壯志未酬”?

既然有官位如同沒官位,再到真正沒官位都是無法為族群做得更好,還留在國陣讓人笑話做什麼?

倒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方面看政府如何表現全民內閣不是空中閣樓,另一方面重新組織族群將才逐步挽回族人信任,至少要讓華裔相信馬華進入政府是去捍衛族群權益,而非當走狗,才有可能一票一票拾回來。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3年5月2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