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豬肉社會以不和而貴

以前有位政治人物說吃豬肉能團結華人,其實是個美麗的誤解。 

今天發生在華人世界的豬肉大戰,從毒豬、病豬、豬價到死豬,只說明豬肉能分裂華人,而個中原因是兩個字:利益。

所以華人團不團結,其實跟吃不吃豬肉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大部份吃豬肉的華人都團結起來,繼續吃下去的話,豬農便可以繼續生存,豬肉商和豬肉小販就繼續有生意做。

這是有關行業,一門生意的課題,更是攸關華人許多食物原料來源的問題,團結的力量是用在扶持民生,延續事業和保障口福,所以根本無關政治。

想想看,如果沒有豬肉的話,肉骨茶、肉乾、臘味、包點、粽子和釀豆腐這些美味可口的食物,會成了什麼樣子?你吃過沒有豬油炸炒的福建炒麵嗎?那是一種可怕的經驗;你試過以其他肉代替的現煮豬肉粉嗎?那可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怪湯味。

多年前也曾發生過豬肉不衛生的問題,過後有聰明人想到以雞代豬,搞了個“雞骨茶”出來,據說一開始還頗受歡迎,還有食家嚐了後若有其事的說,雞骨茶有條件取代肉骨茶,而且比豬肉衛生和便宜。

不過,當問題豬肉的恐懼感隨著時間消逝後,我相信食家一定很想把“雞骨茶可取代肉骨茶”這句話吞回去。

豬肉是無法取代的,不僅在我國如此,在全世界的先進國如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甚至還有更上等的豬肉,而大馬豬也是歐美豬種,所以豬肉是地球上很重要的食物。

既然豬肉這麼重要,尤其它在本地華人的食物鏈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還處於豬大哥比較難以生存的大馬特殊生態,國內各相關業者就應該更加愛惜它。大家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自已的角色,維持自己的專業等於維持事業,如此就能長做長有,華人才能長期有豬肉吃,這樣不是很好嗎?

可惜的是,我們時常見到的卻是上游和下游業者為了增加收益,而互相砍來砍去,你說我用長肉劑,我說你佔據太多的中間利益;我說飼料漲價成本高,你說要進口豬肉穩定價格;你說90%豬農賣死豬,我勢必要你拿出證據……。

很明顯的,裡頭暴露出各相關業者的兩大劣品,一是拼命佔便宜,二是寧死不吃虧,然後把消費人的利益置之不理,唯利是圖。

沒有企業讓利的風範,沒有存異求同的精神,更不見有共同解決任何爆發性問題,以照顧吃豬人健康的美德,豬肉業何時變成沒有良性競爭及失去良心的事業了?

黑社會說“以和為貴”,大馬豬肉社會,將因不和而把豬肉價弄貴。雖然吃豬肉未必能團結華人,但若豬肉業者團結,卻能造福華人。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1年5月18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