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行業,一做就是一輩子,甚至是傳到下一代;有一種專業,身兼多個家庭短暫的司機兼保姆,並與家長們建立了互信的關係,由他們負責孩子上下課的接送工作,那就是學巴司機。
他們的老爺巴士雖然陳舊,引擎聲音雖然很吵,座位海棉沙發都穿洞了,但是他們一定准時抵達,不讓孩子遲到上課,讓忙碌的父母安心,也讓一上車便看到同學的孩子們開心,在學巴叔叔載送途中互相分享昨天的喜悅和今天的計劃。
這些學巴承載著許許多多孩子們的記憶,護送著孩子們健康成長直到中小學畢業,甚至到孩子們成家立業,再將他們的孩子交給學巴叔叔或他繼承父業的孩子,延續兩代的學巴情,成就超過一輩子的信任。
數十年來,兩代的學生車司機在全馬各地的大城小鎮穿梭,留下的所有足跡,是數以百萬計甚至是千萬名大馬人兒時的共同記憶,我小學畢業至今三十多年了,仍清楚記得學巴司機阿林和跟車員大肥發的樣子,以及我睡遲了他倆與整車人板著臉等著我的臉孔,這種感動,也將跟著我一輩子。
學巴之所以和大部份中層和中下層家庭關係密切,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其中最大的因素,便是他們的收費是在中下層可承擔的範圍,幾十年都是如此,縱然這些年來各種成本都大幅度提高了,業者在經過各相關單位的互相調整之後,收費依然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
但是,這種舒坦的交易很大程度是由業者的“讓利”犧牲換來的。
當各方在調整皆大歡喜收費的緩衝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學巴業者為了延續工作及符合政策,被逼打住換購新巴士的念頭,因為收入沒有增加,而接下來的日子成本還是越來越高,新巴士也越來越貴,收費更是年復一復越來越難調整,因為壓不住各種成本包括官方可控制成本的有關當局,另一隻手卻也掌握了“體恤民困,不允漲價”的愛心牌。
今天路上有一萬多輛超過30年車齡的學巴,不能全說是業者為賺高利而堅用老爺巴士營業,如果老爺車時常發生故障,學生顧客也會走到完,改去乘坐收費更貴的非法私家車。業者如果有能力,哪有可能還駕著老爺巴士在苟延殘喘,誤己誤學生?
業者一語道破行業核心問題:如果我有40萬,何必再當司機?如果我要貸款,銀行哪肯借給司機?即使政府免費幫我付首期,我的收入也供不起貸款啦。
目前這問題是由成立沒幾年的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負責,據說他們是改掉了上一個負責單位允諾“通過電腦驗車便可上路”的政策。如果政府部門的存在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新的問題或加劇問題,請問這個部門要來做甚麼?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1年8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