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雖然有在進步之中,但比起真正的需求,雖然不算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但是對大部份無車族來說,大部份有公車的地方仍是有一大段要命的距離,這個“要命”,是把走在路上會遇匪徒的風險也算進去。
有專家說過,我們的國家硬體發展和公交發展模式是畸形的,因為它們竟然不是平行發展,即是沒有手拉手一起走,結果建好後遷入的許多重要官方機構、住宅區、旅遊區甚至是新舊區的區跟區之間,都沒有完善的公交系統,除非你有私家車或摩多。
所以,擁有一輛車子對大部份大馬人尤其是打工族來說,虛榮和方便只佔很少數,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必需和必要,因為公車太難等,太難求了,靠它上班,怕是一星期做6天,3天會遲到。
在這種尚是惡劣的公交環境和私家車屬於高度必需品的情況之下,最有人情味的措施,便是提供給老百姓溫和又溫馨的私家車政策,最少做到車價低廉,就算不是本區域最便宜,也不要是最貴,就算要貴,也要貴得有理由,貴得老百姓心甘情願,覺得公平又公道。
國產車是做到價廉了,算不算物美則見仁見智,但卻是通過不合理的國家汽車政策換來的,即是從此國人必須以本區域最昂貴的價格購買非國產的車子。
如果說它的策略是先讓老百姓以國產車解決公車不足的問題,再通過高昂的汽車國產稅或入口稅所得去大力和加速公交系統和各種基建,並讓老百姓看得到和用得到就沒話說,但誰有這種感覺?
老百姓看到的是,受到過份保護的普騰爛泥扶不上壁,二十多年來一直在換不同的總舵手來向政府要錢扶助,納稅人將錢放進國庫口袋,國庫卻從另一個口袋掏錢給普騰,一直到今天,普騰還是不成材,我們還在付汽車國產稅,公交系統還是不像樣。
尤其你在大馬付出買豐田vios的錢,在泰國可以買到camry,血汗錢被不公政策壓縮貶值,哪裡爽?
日前首相署部長諾莫哈末稱若削減汽車國產稅及車價下降,國家經濟將陷入不穩定,有礙國家基建發展及將導致許多人破產之說,是個模糊和逃避的答案,應該考慮的是普騰的存在還有沒有“強國”的功能和創匯的前景。
你不能為了要照顧一些人,卻繼續讓國民買貴車,繼續讓國家貼普騰,繼續讓窮民苦等公車,繼續說國家經濟將陷入不穩定的微弱理由。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2年7月3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