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華教都被害到這樣了,不聽老馬鬼話是對的

前首相馬哈迪接受本地一家網絡電視台專訪的內容,國內各語文報章不約而同摘譯後顯著刊載。

專訪課題廣泛且內容豐富,但仍不改一貫的馬氏風格,就是不認同這個不認同那個,即是凡不聽老馬言者,都是錯誤的。

有提及他兩個在政府及非政府組織活躍的兒子慕克力和女兒瑪麗娜,但卻是一個讚一個貶,因為兒子在延續他的政治血液,女兒卻在挑戰他一手壯大的巫統王朝,有人笑說這是女兒在盡孝,正在以她的方式為父親過去所犯過的錯誤贖罪積德,但這是他家的事,不理了。

倒是老馬仍對華社和華教左右開弓,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就是藏在他骨子裡的真性情了,你若還不能肯定過去他多次在華團場合所說的好話只是“即興演出”,這個專訪再提供你參考一次。

他還在埋怨華教拒絕宏願學校的政策,並曾指這是華社奉行種族隔離政策,不讓他們的孩子親近馬來人和印度人的孩子。他說,如果華教人士不是種族主義者,他就不知道甚麼人才是。

說起來,宏願學校計劃也是老馬任首相的鉅作,也是他意圖一統教育霸業的失敗之作,原因就是“種族主義”人士激烈反對而不了了之。

但從今天看回去,檢討今日華教的來時路,再看今日華教的規模、運作和水平以及和時代的接軌,還是得慶幸和讚賞當年的華教鬥士作了正確的選擇,拒絕老馬是對的。

如果當年被“宏願化”了,在共用設備和共同參與活動的政策之下,華小在沒有華教歷史背景的新校園裡,在董家教熱血組織的話語權越來越弱的官家地盤,還能剩下多少空間添增華社認為能夠提升孩子知識的軟硬體配備?

此外,華小還能不能自家招攬新學生和需不需要自家籌款增建教室?教育部方面師資是否會給足?撥款是怎麼個撥法?其他科目的時節,會合法合理的進來霸佔華小母語科目的時間嗎?敢不敢作“華小不變質”的保證?

今天的華小仍在教育部制度化撥款的名單之外,得靠大官們巡迴演出時的偶而慷慨解囊,一分一角的檢拾補充華教奶水的營養,其他很多方面都是自供自給,這是華社幾十年來的壓力,但是華教還能撐到今天而且水平公認超越其他源流學校,不就是證明華教那一套是對的,更是教育部特許的小拿破崙永遠打不死的蟑螂?

想到華小不在宏願學校之內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再想像當初若受制於宏願校園之內,不知華教還能剩下甚麼,真教人倒抽了一口涼氣,這證明今天老馬的話更不能聽。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2年7月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