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沒有契約又如何?問題是華教還是被打壓啊!

大馬華教從風雨中走到今天,依舊風雨,如果你要問為甚麼,答案如一條歷史長河,人家有命講你也未必有命聽。

熱愛母語教育的華社三代人陪伴著華教風雨成長,也看著華教地位的逐漸沒落和話語權的萎縮,心中那種“逐步失去”的滋味,確是非我族類所能理解。

有學者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數會把母語當作族魂的種族之一,看來大馬華裔還存在著這種遺傳因子,所以我們還有董教總這種維護族魂尊嚴的組織,可惜的是,董教總和政府之間就華教的課題上,常常是對嗆多過吃飯。

這就是為甚麼當華教先賢和華教鬥士們義憤填膺的為華教爭取每一吋土地時,他們會覺得華教鬥士很極端,因為有些鬥士的確是用他的生命來維護華教,先賢林連玉就是一例,近期董總與副教長魏家祥爭議的歷史契約課題也是一例。

說來悲哀,單單是今年,華教就幾經風雨,從華小師資嚴缺的課題後有325集會,然後有關丹復辦獨中的申訴,接著輪到“契約”的幽靈跨約時空,從1995年的空間鑽到今天來,狠擊馬華典當了華教發展。

看著他們每一天你一言我一句的隔空對嗆,董總以一名已退休高級官員的回函來追究馬華的歷史責任,魏家祥以1995年的剪報和首相的口頭回答來証明沒這回事,華社老百姓的頭轉左再轉右,卻是搞不清楚雙方最後証明到其中一方所言屬實之後,華教會賺到甚麼?

如果董總是要合理化今天政府對華教的種種為難如限制華小和獨中的發展是早有契約,若能早一點或是當時有人馬上便公開信件,而有關信函可以當證據的話,可能今天雙方就不必靠有限的記憶力和不完整的剪報來吵架了,再說,董總阿頭們早知有此契約,也認為契約有效的話,或許就不必白走這十多年來白忙一場的冤枉路了。

魏家祥代表政府也代表馬華捍衛“沒有契約”論,一來是不讓馬華揹負背叛華教的歷史罪名,二來是維護國陣政府免於負上打壓華教的歷史責任,但就算他說的全對又如何?

契約事件是一場官員誤導又如何?事實上華小師資、校地和撥款與國小的差距依然越來越大,獨中依然是一間也不能多,統考文憑全世界都承認了,就只是自己的國立大學說NO……。

可見有沒有契約都好,華教現況並沒有比所謂的“契約”更好,這才是馬華或是政府應該關注或處理的部份,董總那些老先生們翻箱倒篋的找出陳年信件,也只是要求政府對華教公平一些不是嗎?

光明日報專欄:潑墨(2012年6月15日)

1 則留言:

黄思安 提到...

契约不是重点。反正没几个人要遵守。
华教被某些华人拿去典当了,才是华人最生气的事!